当前位置

:首页 -> 购买服务 -> 典型案例

北京市残联购买支持性就业服务项目

2018-07-02
字号:        

  一、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城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6〕8号)和《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加快发展残疾人支持性就业”,以及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共同监督的原则,切实转换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北京市残联购买支持性就业服务项目,以探索个别化和精细化的就业服务模式,改善残疾人就业结构,推动职康站学员流动起来,促进智力残疾人实现融合就业,同时为制定我市支持性就业工作办法积累经验。

  二、项目实施

  (一)实施意义

  支持性就业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扶持残疾人,特别是智力残疾人、自闭症等心智障碍者实现就业的服务模式。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开展支持性就业纳入了相关法规,并有大量的民间组织开展此项工作。它的主要特点是:1.融合的就业环境。即帮助残疾人在普通的就业场所就业,签订劳动合同,享受同工同酬待遇。2.持续的支持。残疾人能够获得从就业前到就业后的持续支持性服务。由专业的就业辅导员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支持陪伴,在岗位上对残疾人进行训练,直至残疾人掌握工作技能、适应工作环境后逐步退出,改以跟踪服务的方式提供持续支持。支持性就业突破了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只能是社会、家人照顾的对象,没有任何社会价值的传统观念。

  (二)实施原因

  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具有特殊就业服务需求。北京市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中显示,北京市智力残疾人约5万,仅有少数具有工作能力,且得到工作机会,个人和家庭负担沉重。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就业优惠政策,但就业服务还相对薄弱,还不能有效满足残疾人特殊性、个性化、全方位就业服务需求。目前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的主要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后者人员力量有限,很难为每一位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精细就业服务,亟需统筹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来补齐这一短板。

  (三)招标情况

  2016年市残联优化项目采购工作方案,引入了适合服务项目采购的竞争性磋商。

  2016年3月,经市残联采购领导小组会议,在市残联入围的10家招标公司中,遴选出4家具有服务采购经验的招标公司,再以随机抽取的形式,确定由中盛隆和中融国远两家代理公司承接招标工作,分别代理市级项目和区级项目招标。

  本项目属于市级项目,参加了中盛隆招标公司组织的招投标,通过竞争性磋商先后确定了4家承接单位如下:

  承接单位服务单价合同金额(元)

  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能成功就业:10914元/人

  未能成功就业:9282元/人102612

  北京市丰台区利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能成功就业:11000元/人

  未能成功就业:10955.5元/人164685

  北京市昌平区舒耘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能成功就业:10866元/人

  未能成功就业:6166元/人68130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立德社会工作事务所能成功就业:11000元/人

  未能成功就业:9900元/人181500

  合计 516927

  (四)权责分工

  市残联负责项目目标、服务需求制定,承接单位负责直接提供服务。

  (五)承接主体具体做法

  全部承接机构通过就业辅导员对智力残疾人提供能力评估、岗位开发和职务再设计、密集支持、跟踪服务等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完成服务流程,同时各机构自有特点。

  例1: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是一个以倡导为使命的家长组织,由家长参与管理为心智障碍家庭提供支持。主要体现三个核心价值: 一是社群动员及互助,将需求显性化,动员家长带领孩子走出来被社会看见; 二是赋能于人,推动家长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行动者转变; 三是链接社会资源,开展社会融合倡导。

  例2:北京市丰台区利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从2002年开始实践支持性就业,至今已支持90名心智障碍者在社区成功就业。特点包括:一是从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三方面评估心智障碍者的需求,并依托机构内职康站和社区就业实习企业为心智障碍者提供职前准备的训练;二是具有稳定的就业团队,团队成员包括3位顾问(北京联合大学许家成教授,台湾专家鲍亦君老师和李崇信主任)、1名就业督导,6名就业辅导员,1名就业心智障碍者的家长和2名就业的心智障碍者组成;三是将支持性就业进行了本土化的研发,于2016年出版了大陆第一本支持性就业操作指南。

  三、监督反馈和绩效评价

  2016年,市残联在2014年和2015年开展项目日常监测、中期评估、结项评估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建设、尽职调查、项目优化、行业共建、市场研究等管理内容,从监管性评估转变为支持性评估,将社会组织的扶持培育嵌入到服务项目的运作、监测和评估过程中,并对第三方资质和遴选条件制定了更为详细的规则。2016年和2017年共申请201.78万元,用于171个子项目的评估监督。

  (一)尽职调查与项目优化

  签约前,以实地走访、电话等形式,对承接单位的实际运作和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开展项目的方案和预算优化工作。

  (二)项目过程管理和监测

  每个项目配备固定的“项目辅导员”,全程管理和支持项目运作包括,开放式咨询,全程为承接单位提供专人咨询;日常监测,项目辅导员以电话或实地走访形式,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实施把握项目动态,并开展过程督导支持工作;以会议形式,就项目运作中的问题、运作状况开展沟通和交流;通过对项目活动现场的组织、参与程度、开展效果等进行评估,就发现的问题与承接单位进行沟通,加以指导,并对参与者进行访谈,了解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三)能力建设和行业共建

  开展政府购买项目能力专题培训体系,如项目管理、运作、设计等;每个月开展一次工作坊,实现不同助残服务的转衔和对接,解决现有助残服务条块分隔的局面。

  (四)中期评估和结项评估

  项目进展到中期时,对项目完成情况、项目执行质量、项目管理及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评估,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协助项目承接方调整,为后半期项目运行提供质量把控和优化指引;在项目结项时开展验收,包括财务管理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履约情况、服务效果、社会影响、受益人满意度等。通过中期和结项评估,为市残联拨款和退回履约保证金提供依据。

  除上述内容外,第三方还开展了项目信息化管理试点和受益人调查回访,通过调查,更加准确地掌握助残服务项目的满意度情况,同时获取不同类别项目残疾人的需求分布、了解残疾人的实际购买意愿,并进行残疾人购买潜力评测分析。

  四、项目成效

  2015年北京市残联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委托6家社会机构承接支持性就业服务项目,共服务51名智力残疾人和自闭症,其中23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成功实现融合就业,在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属中产生了良好影响;2016年,项目形成的完整的支持性就业模式,直接产生了经济效益,共帮助30名心智障碍者就业,共实现经济效益144.0847万元,同年10月,项目受益人、支持性就业学员和家长代表,到美国参加了融合国际全球会员大会,并在会上做了发言,展示了中国在心智残障者就业方面取得的成效。

  经项目实践,也通过试点了解到残疾人对支持性就业工作有着强烈的需求,需要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发挥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解决智力残疾人融合就业的难题。同时,支持性就业在2017年已转变为政策。

  北京作为全国的首善之区,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支持性就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带动全国各地同类项目的出现和发展。